查看原文
其他

黑龙江为什么要换省会?

冷夜寒星 地球知识局 2022-11-06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333-黑龙江换省会


作者:冷夜寒星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果


从《夜幕下的哈尔滨》,到《马迭尔旅馆的枪声》,从《零下38度》,到去年大火的《悬崖之上》,哈尔滨“国际间谍之都”的形象被一波又一波谍战片所描绘的神乎其神。


影片中的“情报中转站”亚细亚电影院

其原型在现实中已成为保护建筑

(图:《悬崖之上》)▼

 

然而,100年前的哈尔滨,还是一座由新兴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向政治中心迈进的年轻城市,黑龙江地区的政治中心到了北洋政府时期才逐渐落脚于哈尔滨。那么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里,这片黑龙江流域滋养的黑土地又是以哪座城市作为行政中心呢?


黑龙江省,中国最北▼

 

今天的文章将带你一探究竟。

 


长白山前设藩篱

黑龙江畔列城郭


东北地区,在明代修筑长城后,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又俗称“关东”。东北,山川相连,土地相接,自古以来其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便呈现出多样性,农业、畜牧业、渔猎业等兼而有之。“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是多数人对东北广袤大地的直观印象。


“白云黑土”系列小品之所以能爆红

正是因为它巧妙地将东北的自然特点与人名结合

(标志性的大崩牙 图:《昨天今天明天》)▼


真正的“白山黑水”(图:图虫创意)▼


而位于我国东北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其地势也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之称。


从西到东的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张广财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是谓“五山”;包括嫩江、松花江等诸多支流河湖在内的广袤的黑龙江流域是谓“一水”;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循着松花江谷地的平原和草原牧场是谓“一草”,山地、台地、平原海拔高低形成“三分田”。


黑龙江的“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多元经济孕育出的多元文化,让这一地区自中古社会以来在政治与军事领域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历史活力。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亦有着多元文化与历史交融与碰撞。


唐朝以前,中原文明与黑龙江地区的交流与碰撞并不频繁,但是有挹[yì]娄人、扶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mò hé]人等少数民族陆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和兴起。多元文化与多方力量的角逐,造就了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中心的变迁。


据说东北第一“神兽”狍子被东北人狩猎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挹娄人时期(图:图虫创意)▼


唐朝中央政府在8世纪初,于黑龙江上游地区设置了室韦都督府,在黑龙江下游设立了黑水都督府而黑水都督府的治所便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流处的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虽然这两个都督府均是羁縻[jī mí]州府,其都督分别由室韦和黑水靺鞨部的首领担任,但却是中原政权经略黑龙江的开始


想要管住一个地方,就要先拉拢这个地方的首领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女真族是黑龙江流域最闻名遐迩的少数民族,他们在辽朝时期倍受契丹人的剥削和压迫,在辽朝衰落之际,女真族杰出领袖完颜阿骨打趁着统一女真诸部,建立政权,定都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在1153年金迁都燕京前,会宁府共做了38年的金朝都城。


北宋时黑龙江归辽国东京道管辖

直到阿骨打定都会宁府,后属上京道管辖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近代绘制的曾经上京会宁府附近地图

(图:《満洲旧蹟志·下篇》)▼


蒙古在征服金朝后,设立了辽阳行省,以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在黑龙江地区设置了隶属辽阳行省的开元路水达达路。开元路主要统辖的是汉化程度相对辽东半岛“熟女真”要低的“生女真”,路治在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


辽金以来,黄龙府即为东北重镇

岳飞所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指的就是辽阳行省路治黄龙府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城早已灰飞烟灭,历史也都烟消云散

只剩古塔安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农安辽塔 图:图虫创意)▼


水达达路则是则是相对更为落后的水达达女真。在金元鼎革之际,他们迫于蒙古西进,逐渐东迁。由此,女真族在这时形成了两种趋势,一种向南进一步与汉族、蒙古族融合,另一种则东迁继续维持渔猎生活。元朝对于水达达女真实际上没有实行路、州、县的中原治理模式,而是设立了五个万户府与征东元帅府(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


五个万户府都设置在水达达路西南角

与黑龙江东北出海口的元帅府遥遥相望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明朝在元朝征东元帅府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整个女真族聚居的黑龙江流域。奴儿干城,这座今日被华人称们为“庙街”的城市,成为了整个黑龙江流域的行政中心。在明朝永宁寺外的兴起庙街城,凭借水运交通优势和商业贸易逐步繁荣起来。


辖区内广置卫、所,作为都司所属的地方军政建制

(地图内卫所仅为示意,非全部,横屏观看)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正因特林有永宁寺

黑龙江入海口的村镇才被中国人称之为“庙街”

(存放于海参崴阿尔谢尼耶夫远东历史博物馆的永宁寺碑 图:wiki)▼

 



黑龙江上水云腥

女真连兵下大宁


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到顺治清军入关,东北的地区的民族分布和力量对比因满洲的崛起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清军入关后,沙俄趁着黑龙江流域的势力中空,两度入侵黑龙江流域,还在雅克萨等地建立据点。


雅克萨之战,当时的雅克萨城防地图

(图:wiki)▼


为了抗击沙俄的侵略,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12月,清政府决定增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治所设在当时兴建的黑龙江城(今黑龙江黑河市)。


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在赶走了沙俄侵略者,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国界后,考虑黑龙江城位于黑龙江干流沿岸,一旦沙俄顺流而下、侵略而来,则无险可守,因此清政府决定黑龙江将军移驻至嫩江流域的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市)。


墨尔根,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黑龙江中心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墨尔根城相比黑龙江城而言,其西面有大兴安岭阻挡,北面有伊勒呼里山屏蔽,东面有小兴安岭阻隔,具有一定的战略缓冲空间,但是墨尔根城毕竟小城,其城建水平和交通条件事实难以满足省城办公的需求。因此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政府奏准在地势相对开阔的嫩江中游平原,选中卜奎驿站所在,开始兴建齐齐哈尔城


短短十六年,省会越迁越南


清廷兴建此城的目的即建设黑龙江将军辖区新的行政中心,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正式移驻齐齐哈尔城。


相比嫩江上游交通相对不便的墨尔根城,齐齐哈尔不仅具有三山环抱的战略缓冲,更有嫩江中下游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优良的平原农牧业用地。今天的齐齐哈尔生态环境也依旧宜人,因有规模庞大的丹顶鹤栖息湿地,而以“鹤城”著称。


“丹顶鹤之乡”,齐齐哈尔人心中的瑰宝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图虫创意)▼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废黑龙江将军,建黑龙江行省,将齐齐哈尔所在黑水厅升为龙江府,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清末的这次建置改革不仅使黑龙江地区正式建省,更能招徕汉族流民,开垦荒地,从而促进这里的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清政府几次迁移黑龙江省会的历史

终于告一段落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


不过清政府在此时开禁东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日俄两国不断加紧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此时清政府不得不移民实边,巩固边疆,以抵御外来的侵略。

 


江船猎猎泊当风

濯锦霞光照眼红


在清朝入关以来,沙俄一直是威胁黑龙江流域的头号敌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千米左右的国土。


两条约割出了黑龙江如今的东北边界雏形

横屏观看)


19世纪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时,沙俄不仅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划为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且计划通过修筑一条横贯中国东北、连接西伯利亚与远东太平沿岸的铁路,来进一步攫取中国东北的资源。


外忧内患(时局图 图:wiki)▼


1903年东清铁路(此后更名不断,例如中东铁路、中长铁路等)正式通车运营。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涌入铁路沿线市镇,而一些交通节点的商业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铁路作为依托,以商贸作为中介,哈尔滨、富拉尔基等黑龙江商业市镇得到快速发展。


哈尔滨是东清铁路东、西、南线的总枢纽▼


松花江桥上的东清铁路

(图:wiki)▼


尤其是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不断聚集,加之清政府的东北开禁后的移民热潮,使得哈尔滨人口不断增长,近代城市的雏形日益显现。


当时的哈尔滨不仅是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其政治地位也日益提升。


当时的中央大街就已经非常“洋气”了

(图:历史旧照复原)▼


尽管中华民国建立后,仍初期以龙江(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省(后来被实质性撤销过一段时间,分为多个省份)省会,但是其在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清。


随着1923年东省特别区(省级行政单位,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特别区基本同级)的正式成立,哈尔滨就已经接过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哈尔滨这座因铁路而生的城市

也因此得以迅速成长

(图:《西伯利亚出征军哈尔滨纪念礼物第一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四省一区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次年,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各色的异国建筑在哈尔滨高低错落,大街上俄文、日文、英文招牌随处可见。尽管日本为了其“大陆政策”的侵略方针,加强了哈尔滨等东北城市的工业与市政建设力度,但是这种殖民地耻辱繁荣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罪恶肆虐。


这些外来风格的建筑

记录着这座城市过去的伤痛回忆

(图:图虫创意)▼


日本奴化教育下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而国民党、共产党和苏联外部势力等多方力量又在此盘根错节,地下争夺态势激烈,谍战片所取材的正是这段时期的哈尔滨。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东北行政机构缓慢恢复设置时,人民军队便于1946年4月进入了哈尔滨。


哈尔滨,共和国的长子,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

(《哈尔滨日报》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告市民书)▼


新中国成立前夕,哈尔滨处于解放区腹地,距离苏联又近,是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曾一度是新中国首都的十几位候选城市之一。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落户哈尔滨。随着一座座厂房的拔地而起,哈尔滨开始在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一五”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

总部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是现在“中国一重”的前身▼


1954年,松江省(省会哈尔滨)与哈尔滨直辖市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确定哈尔滨为省会。




先民的开拓,各族的纷争,英勇的反抗,屈辱的奴役,黑龙江省的省会变迁,不仅折射着华夏民族的勇敢与坚毅,也饱含着落后挨打的耻辱与感伤。在新中国70余年的复兴之路上,哈尔滨更曾用效率、团结与奉献谱写出一幕幕工业建设的奇迹。


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旅游、文化

这座铁路之城仍在蓬勃发展

哈尔滨南站火车站列车组图:图虫创意)▼


今天,在东北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同样期待龙江大地的新成就!


最后:



参考文献:

1.[元] 脱脱等撰《金史》,中华书局,2016年3月。

2.李治亭:《东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

4.王钊:《中东铁路始末》,《苏联东欧问题》1983年第3期。

5.《“一五”项目落地 冰城迅速崛起》哈尔滨新闻网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